資料的價值與其品質息息相關。資料準確度會決定資料的品質,並影響使用者對資料的價值認知。不準確的資料不僅會產生似是而非的結論,還可能對交易產生不利影響,例如錯誤的地址會導致訂單配送錯誤,而數字錯置則會導致計算錯誤。
什麼是資料準確度?
資料準確度屬於資料品質與資料完整性的一部分,是衡量資訊與所記錄物件或事件相符程度的指標。資料準確度衡量的是所收集、使用及儲存資訊的正確程度。
對於能夠作為可靠資訊來源的記錄並推動分析所得的衍生見解而言,資料準確度非常重要。
維護高資料準確度,能確保記錄與資料集符合可靠度及可信度的標準,從而用於支援決策及各種應用需求。
資料準確度的標準是由資料建立者、負責人及使用者決定。資料治理與資料品質計畫會根據其需求,用於依據既定使用案例與規範來維持可接受的資料準確度水準,例如美國與歐洲的日期格式對比:在美國「月/日/年」(如 08/01/1999)是正確的用法,但在歐洲則需採用「日/月/年」(如 01/08/1999),若採用的格式有誤,便會造成諸多問題。
資料準確度與資料完整性的對比
資料準確度與資料完整性是資料管理方面的相關元素,但針對的資料品質領域不同。下列為資料準確度與資料完整性的差異摘要。
資料準確度 | 資料完整性 |
---|---|
資料準確度著重於資料的正確度與可靠度,確保其不會因為資料輸入錯誤或處理失當而產生任何錯誤。 | 資料完整性著重於維持資料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內的一致性、可信度及可靠度,確保資料自來源開始即未經更動,並受到保護免於未經授權的篡改。 |
資料準確度的主要目標是識別並修正資料中的錯誤,例如抄寫錯誤、重複項目及不正確的數值。 | 資料完整性的主要目標是隨著時間推移維持資料的準確度與一致性,無論資料是儲存於單一系統中,還是在系統間傳輸或進行操作。 |
資料準確度是透過評估資料值的錯誤程度,以及資料值能否準確呈現其所描述的現實世界實體來進行衡量。 | 資料完整性是透過評估資料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內的一致性、可信度及可靠度來進行衡量。 |
資料準確度的衡量是透過資料確效、資料驗證流程,以及將資料與已達成共識的事實來源進行比較來執行。 | 資料完整性的衡量是透過資料治理實務、確效及驗證流程來執行,並且也會運用監控及稽核來評估資料的完整性。 |
實現資料準確度的方法如下: -資料清理:識別並處理資料集內的錯誤與不一致的地方,例如移除重複資料、修正拼字錯誤及將資料標準化。 -資料確效:使用預先定義的規則或演算法來偵測資料輸入過程中或後續資料中的錯誤、不一致及不準確的地方。 -資料剖析:識別資料集內的模式、趨勢及異常現象,這些可能是資料不準確或不一致的跡象。 | 實現資料完整性的方法如下: -存取控制措施:防止未經授權的資料存取,例如多因子驗證(MFA)、加密及網路防火牆。 -備份與復原系統:確保資料能夠在遺失或損毀時復原至原始狀態。 -資料治理實務:定義維護資料完整性的標準及負責人員,涵蓋資料的準確度、一致性及可靠度等不同面向。 -錯誤偵測與修正流程及工具:用來偵測與修正資料傳輸、處理或儲存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例如檢查碼、循環冗餘檢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及數位簽章。 |
資料準確度為何重要?
資料準確度對所有組織的成功發展而言極其重要,無論是銷售、會計、行銷還是人力資源皆是如此。資料能夠為決策提供依據、塑造組織印象並帶動營收。資料準確度之所以重要且需列為企業優先事項,是因為資料準確度能夠:
- 為組織的使用者帶來更好的結果
- 為演算法提供準確一致的資料,使人工智慧(AI)的實施能夠發揮更多價值
- 實現更好的決策
- 提升效率
- 在問題發生時加速識別根本原因
- 培養並維護品牌信譽
- 協助使用者產出更好的成果
- 提高顧客滿意度
- 增加員工的信心水準
- 降低與資料管理相關的成本
- 讓實現一致的結果變得更容易
- 減緩與瑕疵資料相關的風險
- 讓依賴資料的使用者擁有信心
- 減少花費時間與金錢去尋找及修正資料錯誤的需求
- 支援針對特定目標受眾的行銷與推廣活動
資料不準確的原因
瞭解影響資料準確度的因素有助於將資料品質最佳化。下列為一些會降低資料準確度的因素。
資料移轉與傳輸
資料在平台或系統間的傳輸過程會面臨資料準確度風險,例如格式差異、資料截斷及資料遺失。當資料在舊系統與新系統間傳輸時,這種風險會更加嚴重。
資料誤解
複雜的資料或誤解資料的意義或含意,可能會導致不準確或得出錯誤的結論,進而影響資料準確度。
重複記錄
重複記錄會造成許多資料準確度問題,因為這些記錄會扭曲並使分析過程變得更為複雜,且識別與修正的過程相當耗時。
資料來源不準確
資料準確度常因資料來源(例如社群媒體)品質不佳而降低,這些來源很容易出現格式不當、拼寫錯誤及不準確的資訊。
資料不完整
當資料集的必要欄位缺少資訊時,便會使資料準確度降低。人為錯誤、系統錯誤、外部資料品質不佳或表單不完整,都有可能導致資料缺失。
資料不一致
資料準確度下降可能是因為資料集內的不一致,例如互相矛盾的資訊或與既有模式或趨勢衝突的資訊。
欠缺資料近用性規章
資料的可近用性(Accessibility)對所有組織而言都很重要。然而,提供的存取權限越多,資料準確度的風險就越高。當多名使用者(尤其是來自不同群組的使用者)存取同一資料集時,若未建立並強制執行資料治理規則,則重複、不一致或不準確的資料風險將會顯著增加。
惡意資料操作
當惡意內部人員或外部人員出於不法目的進行變更時,就可能會發生未經授權的資料操作,例如篡改或歪曲資料來支援某種意圖,或是透過惡意軟體攻擊來損毀資料。
測量誤差
若工具或感測器校準不良或故障,則與工具及儀器相關的資料準確度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過時資訊
維護與更新資訊對維持資料準確度而言極為重要。若未定期審查與更新,資料將逐漸過時,準確度也會隨時間逐漸下降。這對於與人員或組織相關的記錄尤其重要,因為聯絡方式會隨時變更。
資料輸入實務不當
資料準確度問題常見的原因之一與資料輸入有關。若欠缺資料治理規則來規定流程與格式,則當資料以不同格式輸入時,就會導致資料品質問題。
此外,簡單的人為錯誤也會對資料準確度問題造成顯著影響。當人員因拼寫錯誤、誤解指示或因多種因素(例如疲勞、粗心或訓練不足)而未能填寫所有必要欄位時,手動輸入資訊的準確度就會遭受風險。
抽樣誤差
當資料集由樣本建立而非涵蓋全部可用資料時,抽樣誤差就可能會影響資料準確度。當抽樣方法有缺陷或樣本數不足時就會出現此情況。
主觀與偏見
研究資料的準確度取決於能否排除主觀與偏見,例如個人信念或選擇性觀察。不準確的結果可能源於對研究資料蒐集過程的蓄意操作,或源於無意識的偏見。
系統誤差
電腦系統難免也會發生錯誤。雖然不常見,但程式錯誤或過時軟體帶來的錯誤,仍可能會影響資料準確度。
未妥善維護或存在設計缺陷的資料庫也是不準確資料的來源。此外,資料分析系統中的錯誤亦會影響準確度,而資料彙總、整合及轉換的過程也可能造成準確度問題。
資料準確度的代價
組織因資料準確度未達標準而需承擔的代價,會以許多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雖然金錢方面的代價會因情況而異,但其數字可能相當可觀。資料準確度不佳所帶來的代價包含下列內容。
未能滿足法規遵循
資料準確度對於確保遵循政府與產業規章而言非常重要。資料品質不佳可能會造成錯誤,導致發生不符合法規的情況而遭受罰款及其他處罰。
目標行銷計畫失當
資料準確度不佳會對行銷人員執行目標行銷活動的能力造成妨礙。若在沒有準確資料的情況下展開行銷活動,會導致透過錯誤的媒體,將錯誤的訊息傳達給潛在客戶。最好的結果是潛在客戶忽略這些訊息,而最糟的結果則是讓潛在客戶感到厭煩,並對該組織的印象變差。
營收損失
資料準確度的缺口可能會造成系統停機,導致決策錯誤並錯失銷售機會,從而對營收產生不良影響。
資料分析產生的誤導結果
資料準確度不足會降低資料分析的工作成效。當基礎資訊不準確時,資料中的趨勢與模式就會產生偏差,從而導致決策錯誤。
商譽損害
資料準確度不佳可能會造成一連串問題,這些問題會對組織形象產生負面影響並損害其商譽。不良資料會導致訊息目標錯誤、運輸錯誤、策略失誤及不明智的決策,進而產生長期的負面印象。
無用停機
許多系統與裝置皆依賴資料來進行預期維護。若資料準確度不足,則分析工具就會接收到不良資料,從而導致錯失維護及會引發停機的故障。
浪費資源與時間
寶貴的時間與資源,會因為資料準確度低於標準而白白浪費。時間與金錢本應用於能夠推動成長與創新的活動,卻不得不挪用於清理及修正資料。
資料準確度面臨的挑戰
欠缺資料文化
尚未採用資料導向文化的組織,往往會在資料準確度方面遇到困難,因為資料準確度並非其優先事項。若不致力於將資料列為優先事項並進行投資,那資料準確度就幾乎無法實現,因為使用者會缺乏相關工具、訓練及流程來協助達成目標。
依賴過時的方法與技術
許多組織仍使用傳統工具來手動處理資料。雖然這些工具能提供基本功能,但無法應付現代資料來源的複雜性(例如社群媒體、網頁表單或聊天機器人(Chatbot)),這些資料來源經常充滿錯誤,並需使用先進的軟體來提高資料準確度。
資料整合問題
資料整合帶來的挑戰會使資料準確度問題變得更加複雜,這些挑戰是因為將來源不同、結構與品質水準不一的資料進行結合而產生。當整合多樣化的資料集時,錯誤與差異問題便會造成資料準確度下降。
資料準確度最佳實務
下列為經常受到引用,適用於確保資料準確度的最佳實務。
- 評估組織對資料相關自動化的使用情況。
- 定義資料準確度的理想狀態。
- 制定並實施策略。
- 設立目標與指標來量化成果。
- 評估資料流程並實施任何最佳化所需的變更。
- 利用自動化及其他軟體解決方案來提高資料準確度與生產力。
- 衡量準確度來識別問題並指引維護工作事宜。
- 審查並更新資料蒐集計畫。
- 設定指導方針,確定組織要蒐集的資料種類、蒐集方式及管理方式。
- 徵求使用者對資料準確度的意見回饋,藉此識別需要改善的領域。
- 訓練使用者瞭解準確度目標及確保達成這些目標的方式。
- 使用資料清理工具來識別並修正不準確、損毀或重複的資料。
- 使用資料剖析來審查及分析現有資料,藉此找出不一致、異常及重複的情況。
- 驗證資料集,將其與可信賴的來源進行比對。
資料準確度的全面處理方法
組織遵循資料治理及資料管理最佳實務來實施資料控制措施,藉此應對挑戰並掌握高資料準確度所帶來的機會。這些措施包含建立資料品質標準、定期執行資料稽核,以及投資於員工訓練。
用於資料準確度的全面處理方法能夠減少危害企業所有領域的錯誤,並推動資料品質標準在流程與系統中的實施。此過程若透過軟體輔助,再加上致力於瞭解資料準確度的細微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則能進一步提升效果。